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石飛月 北京報道
在當今數字化浪潮中,支付方式的變革從未停歇,從現金到刷卡,從掃碼到刷臉,如今又有了新的支付方式——看一下支付。8月14日,雷鳥創新宣布與螞蟻集團達成合作,用AI眼鏡實現“看一下支付”,不久前,Rokid、小米和夸克也官宣了這項功能。
單一的支付功能當然并不能為AI/AR眼鏡帶來實質性的銷量飛躍,關于這一點,雷鳥創新、Rokid、XREAL方面給出的觀點一致,但在構建其生態的路上,雷鳥創新與Rokid都認為,支付是將眾多場景串聯起來的關鍵一步,也讓智能眼鏡離人的生活更近一些。
不過,目前AI眼鏡所展現的生態能力,仍然難以脫離智能手機的敘事框架,想要迎來自己的“iPhone時刻”,手機以外的那些更加關鍵,比如與AR結合才能直觀呈現的場景、實時查看心電圖的功能、以及獨特的AR生態,它們的實現,在廠商們看來還需要一段時間。
“看一下支付”
無需雙手,用戶看一眼支付寶小藍環或收款碼,便可在眼鏡端完成支付全流程,真正實現“看一下支付”,這是雷鳥創新描述的智能眼鏡支付場景。
據介紹,雷鳥X3 Pro是全球首個支持看“支付寶碰一下”設備的AI眼鏡,因為這款眼鏡是全球最小可量產的全彩MicroLED光波導眼鏡,所以其支付功能也是全球首個全彩眼鏡支付,這一支付能力還將逐步拓展至雷鳥V3、V3 Slim及后續新品中,覆蓋更廣泛的用戶群體,加速AI與AR眼鏡的市場普及。
8月14日,雷鳥創新與螞蟻集團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打造面向全球市場的數字支付融合創新解決方案,推動AI與AR眼鏡技術在本地生活、移動支付、跨境消費等場景落地。后續,雷鳥X3 Pro還將通過螞蟻國際旗下的Alipay+全球錢包支付伙伴生態,滿足在旅游、購物、交通等高頻跨境消費場景的需求。
在雷鳥創新之前,Rokid、小米和夸克已經陸續官宣了這項功能,且都是與支付寶合作。
今年6月,Rokid宣布上線全球首個智能眼鏡“看一下支付”,Rokid Glasses成為全球首款實現支付功能的智能眼鏡。根據Rokid的描述,只需三步即可完成支付任務:用戶本人佩戴Rokid Glasses時說一句:“樂奇,付錢10元”;Rokid Glasses識別支付寶收錢碼;用戶本人說一句:“確認支付”,即可完成付款。在這一過程中,支付信息直接在眼鏡顯示屏上呈現,用戶無需操作手機。
至于和雷鳥創新、Rokid同為國內“AR四小龍”的XREAL和影目科技會不會推出這項功能,《華夏時報》記者分別采訪了這兩家廠商,截至發稿影目科技未給出回復,XREAL方面回應稱:“我們的重心是把AR眼鏡的底層能力打得更扎實,把顯示、計算、交互這些核心體驗做好。”
有意思的是,無論雷鳥創新、Rokid還是小米,他們在與支付寶合作的同時,與其背后的阿里巴巴也屬于競爭對手的關系,因為夸克AI眼鏡就屬于阿里巴巴。
Rokid相關負責人將其解讀為行業繁榮。他直言:“行業繁榮對我們來說是件好事。作為一家在AR行業深耕多年的創業公司,我們早期投入了大量精力做市場教育和用戶培育工作,但由于資源有限,我們將大部分人力物力集中在產品研發上,沒有太多預算去做市場推廣。俗話說‘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產品如果沒人了解也很難打開市場。”
所以在上述負責人看來,從蘋果開始布局XR,到如今小米、阿里巴巴等大廠入場,Rokid很開心看到這個變化。“此前Meta和雷朋等海外品牌的努力,成功培育了市場認知,就像把大家從小游泳池帶到了廣闊的大海,市場做大了,我們這些專注產品的企業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像阿里這樣的企業,對我們來說既是合作伙伴,也是共同開拓市場的隊友。他們用自身資源推動行業發展,實際上是在把整個市場做大,所以在我們看來,目前這個行業里沒有真正的競爭對手,只有共同成長的伙伴。”
場景化落地突圍
AI眼鏡未進入大多數消費者的購物車,決定性因素還是產品沒有提供他們需要的服務。什么是大部分消費者需要的服務?涉及到消費電子品類,最具參考性價值的就是智能手機,所以今年以來,可以看到整個行業都在貼近手機生態增加功能,支付便是其中一項。
支付是智能手機目前所具備的最重要功能之一,無論是點外賣、網購、買票還是加油,都離不開支付,智能手機上眾多App能夠順利使用,核心因素之一就是線上支付的開通。
然而,智能眼鏡上線支付功能,就能吸引眾多消費者購買嗎?“支付功能并非消費者購買的唯一決定因素,消費者是否愿意購買,還是要看眼鏡的整體體驗,如佩戴舒適度、交互性、生態應用等等。”雷鳥創新方面就此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Rokid相關負責人也指出,產品的單一功能進步或完善通常只能吸引特定場景下有強烈痛點的少數用戶,如眼鏡新增支付功能對高頻支付需求的人群更有吸引力,但普通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更看重綜合體驗,只有當產品在核心功能之外還能提供多樣化的優質體驗,解決多個場景的需求,用戶才會產生“買得值”的沖動。
XREAL方面則告訴本報記者,支付功能確實讓眼鏡離生活更近了一步,但它的實際價值和對消費決策的影響都有限。“它解決的是有限場景里的有限問題,本質上和NFC或人臉支付類似,是一種錦上添花的體驗優化。對現有的支付格局沒有根本性沖擊,也不會成為驅動用戶購買的核心動力。”
但支付功能并不多余。雷鳥創新方面強調,支付本身除了是一個用戶功能外,也是一種“基礎設備”,可以幫助AR眼鏡實現場景閉環,比如人們可以在眼鏡上尋找附近的餐廳、然后用它導航到目的地、最后吃完飯用眼睛買單,整個過程會更加流暢,這樣的閉環才會更加吸引人,而非單一的功能本身。
因此,雷鳥創新還將與螞蟻集團共同探索AI與AR眼鏡在生活服務中的深度應用,構建如掃碼取件、掃碼騎行、生活繳費、實物比價等在內的全鏈路服務能力,讓眼鏡融入大眾日常生活的每一環。
Rokid也將與支付寶進一步拓展更多的便民生活服務,如駕車駛離停車場時快速“看一下”即可繳費;語音快速完成手機充值、水電煤繳費等生活繳費;以及語音打車、點餐等出行相關支付場景,還可隨時將用戶的購買需求加入日程提醒。
下一代終端爭論
智能眼鏡被業界普遍視為最具潛力的下一代通用計算終端,有望接棒智能手機成為新一代核心智能設備。雷鳥創新也在宣布支付功能上線的消息時表示:“隨著安全、支付、交互與應用生態的持續完善,AI與AR眼鏡正逐步具備替代部分手機使用場景的能力,成為繼智能手機之后真正意義上的下一代個人計算終端。”
但這兩者之間,會是替代關系嗎?
“現在的AI眼鏡還做不到替代手機,大多還需要與手機連接,之所以要在眼鏡上實現手機上的一些功能,更準確地說是為了搶奪用戶使用手機的時間,當然前提是眼鏡上的使用體驗相較于手機是有所升級的。”Rokid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說。
雷鳥創新方面也表示,眼鏡替代手機,并非現在就要把手機的各種應用移植到眼鏡上,讓用戶放棄手機。該公司認為,未來眼鏡和手機的關系,就像現在的手機和PC一樣,電腦的市場保有量沒有什么變化,但是每年的新增銷售變少了,因為它占用戶的時間變少了。
然而,如果不能突破智能手機的功能,消費者沒有理由購買一款AI眼鏡,他們的手機時間也不會被搶奪。可以看到,現在AI眼鏡的很多功能都參考了智能手機,如支付、導航、游戲、拍照、識別等。
雷鳥創新方面指出,眼鏡是一個三維的世界,不管是顯示、交互方式等都跟現有的手機生態有很大的區別,眼鏡上還會產生很多新的應用場景,比如非常重要的AI助手、虛實結合的場景等。
那么,在手機功能之外,AI眼鏡的獨特價值究竟何在?
“現在我們做了AI翻譯、空間導航、AI錄音、AR游戲第一視角攝影攝像等功能,都是利用了產品‘看你所看、聽你所聽、在你眼前、在你耳邊’這個特性,用戶也比較認可這類型的功能。除此之外,我們還做了很多AI的功能,類似白酒識別、奢侈品識別、英語陪練、模擬面試等海量AI智能體,真正讓AI如空氣般融入日常生活。”雷鳥創新方面對本報記者說。
Rokid相關負責人也指出,之所以說AI眼鏡有替代手機的可能,是因為眼鏡有另外一點特性,就是其自身形態的優勢,未來還會內置生物識別傳感器,可進行眼動檢測或人體健康監測等,這是手機做不到的。“當然,最終AI眼鏡還是要與AR結合,很多功能需要AR顯示來直觀呈現,如實時查看心電圖,否則單靠語音交互體驗會打折扣。”
但AI/AR眼鏡獨有的體驗和功能,要到什么時候才能達到“征服”大部分消費者的程度?短時間內恐怕難以實現。
數據揭示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IDC預測2025年中國智能眼鏡出貨量將達275萬臺,同比增長107%。但這與智能手機的體量還差得很遠,2024年,中國智能手機的出貨量為2.86億臺。也就是說,智能眼鏡的年出貨量只有智能手機的百分之一。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