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7 月 5 日消息,最新發表在《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雜志上的論文,再次將改造和移民火星的想法帶入公眾視野。
該論文由先鋒研究實驗室(Pioneer Research Labs)和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共同撰寫,探討了將火星轉變為一個可以支持人類生活的星球是否具有科學上的可能性,以及實現這一目標究竟需要哪些條件。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行星科學家、該研究的合著者 Nina Lanza 表示:
無論你是否相信,自 1991 年以來,沒有人真正研究過改造火星的可行性。然而,自那時起,我們在火星科學、地球工程、發射能力以及生物科學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這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審視改造火星的研究,并問自己什么才是真正可能的。
盡管改造火星變成人類宜居星球的構想,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但事實上,關于這一想法的詳細科學工作并不多。
得益于氣候科學、生物科學和空間技術的進步,研究人員現在認為現在是重新審視這一問題的最佳時機。
基本的想法是首先加熱火星大氣,這可能支持工程微生物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慢慢地,氧氣會積累,最終支持液態水的存在,為更復雜生命的出現鋪平道路。
但論文指出,在制定大規模計劃之前,我們需要認真考慮這將花費多少成本,可能會出什么問題,以及這樣做是否正確。
論文詳細分析了火星實際上擁有的資源,如水冰、二氧化碳以及土壤的組成。它還討論了新的想法,這些想法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將行星的全球溫度提高數十度。其中一些方法包括增強太陽輻射加熱或釋放溫室氣體以在大氣中捕獲更多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