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頂著萬億市值的光環,寧德時代(300750.SZ)原地躊躇。
過去一年間股價翻四倍的寧德時代6月7日遭遇股市重挫,從萬億市值寶座跌落下來。
6月8日晚間,寧德時代又有消息傳出,其解禁公告發布:6月11日將有9.52億股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解禁并上市流通,占公司總股本的40.88%,實際可上市流通股份數量約6.73億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28.88%。
6月10日,寧德時代再次收漲6.17%,市值收復萬億。而一天后,解禁潮就將到來。
以最新收盤價和可流通規模來估算,此次解禁規模將高達近2800億元。因此,市場上將會出現一大批獲利豐厚者。
如果說登上萬億市值體現了頭部企業的江湖地位,那么解禁公告所帶來的不安定感似乎加劇了某種市場分歧:寧德時代還能上車么?寧德時代的冠軍獎杯,還能夠抱懷多久呢?
解禁下的造富神話
說起寧德時代的崛起,就不得不提寶馬的“神助攻”。
創業初期,由于身披蘋果電池供應商的頂級光環,寧德時代很早便受到華晨寶馬的青睞。當時,華晨寶馬正在為自家純電動汽車“之諾 1E”尋找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隨后便接收到了這家大廠所拋出的““橄欖枝”。
為表示誠意,華晨寶馬向寧德時代遞交了700多頁的動力電池系統需求規格書,詳盡到不同工況下的能量、功率等上百道質量工序管理要求。
為順利完成合作,雙方成立了100多人的電池聯合開發團隊,工作內容涵蓋電芯、系統架構、機械設計、測試驗證、質量管理等一攬子電池包關鍵技術領域。通過精誠合作,團隊最終成功開發了華晨寶馬首款電動車電池“之諾E1”。
與華晨寶馬合作完成之后,寧德時代順勢便走完了動力電池研發、設計、開發、認證、測試全流程,這為其后續發展積累了大量經驗。
這是當時唯一一家邁入跨國汽車企業動力電池供應鏈的中國企業。有了寶馬這一大客戶的商業“助攻”,寧德時代隨后順利拿下宇通客車、北京普萊德的豪華訂單。這兩家公司同時也是真正將寧德時代推向整車產業配套的推手,為其后期的高速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造車仍是資金密集型行業,制造動力電池同樣如此。寧德時代對資金量的需求,也隨著自身實力逐步發展壯大而越來越高。
2015-2017年,寧德時代主要采取私募股權融資、票據融資、銀行貸款融資、信用借款和質押借款等融資方式,滿足公司人才引進、技術研發、修建廠房和配套設施、新建產業鏈等一系列發展需求。
到了2018年寧德時代IPO融資階段,則主要通過募集項目——將募集資金分別投向“湖西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與“寧德時代動力及儲能電池研發項目”。而53.52億元募資規模,也創下了創業板設立以來的新高。
自2018年以來,寧德時代實現了產值246億元、增長46%的高速發展,成為全球第排行首位的鋰離子動力電池制造企業。
隨著寧德時代的上市,其創始人兼董事長曾毓群個人財富達到345億美元,超越李嘉誠,成為香港新首富。
寧德時代副董事長兼副總經理黃世霖,身價147億美元。曾毓群的二次創業,便是與其一同開啟的。時間追溯到1999年,梁少康、陳棠華、曾毓群三人主導的電池公司在香港成立,名字叫做新能源科技。
另一位副董事長李平身價為66億美元。此外,還有寧德時代的四位高管也斬獲頗豐:趙豐剛身價24億美元、吳凱身價23億美元、吳映明身價19億美元、陳元太身價13億美元。
兩位外部投資者,裴振華和陳瓊香的身價分別達到85億美元和18億美元。裴振華是寧波聯創新能源管理合伙企業的實控人,持股79.91%。陳瓊香則是寧波聯創股東。
本次解禁股份共涉及5位股東,分別為寧波梅山保稅港區瑞庭投資有限公司的黃世霖、李平、新疆東鵬偉創股權投資合伙企業、上海綠聯君和產業并購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解禁股份數量分別為5.71億股、2.61億股、1.12億股、459.99萬股、344.99萬股。
新疆東鵬偉創股權投資合伙企業背后則是TCL科技、偉星集團等上市公司,上海綠聯君和產業并購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背后則是中聯重科(01157),綠地金融等資本公司。
根據目前434元的股價,黃世霖、李平等人將進一步增加數十億財富。盡管由于解禁盤子過大,寧德時代的股價和市值走勢令人擔心,但解禁浪潮下的造富神話仍將繼續。
打造價值鏈閉環
核心技術使得寧德時代成為動力電池行業的領頭羊,也使其產品取得了絕對的競爭優勢。大量車企在與寧德時代達成合作協議后,上市前便受到股民普遍關注。
2018年,寧德時代以25.14元在創業板上市,上市初始市值約為546億元,如今已經逼近萬億。
這主要的主要原因便在于,車企并不能獨立制造動力電池,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寧德時代的左右與制約。
寧德時代,在行業內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確保自身處于領跑者地位。從行業來看,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4%,到2025年將增至20%,發展空間巨大。預計 2021年中國、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雙雙突破200萬輛,美國將成銷量增長新助力。2020 年寧德時代在中國收獲50%動力電池市場,在全球擁有25%份額。
對大部分整車廠商而言,若想實現比亞迪內部自建動力電池這一模式實在過于困難。而目前國內外車企和電池企業的合作模式 ,根據自身實力及戰略打法的不同,大致分為三種——內部自建、合資和外購。
這其中,自建模式以比亞迪為代表。比亞迪最早布局電池業務,隨后擴展了新能源業務,通過內部轉移方式使得新能源汽車成本降到較低水平。但這一方式需要投入足額資金,門檻也較高,需要多年積累方才可以達成。
此種方式協同效應最為顯著,也最難達成。首先,比亞迪是以電池起家并發展成為電池供應與整車生產于一體的企業。這一模式下,整車與電池生產可作為整體項目考慮,協調性較高。其在質量、產量及成本方面均可控。但復制性差,需要較大資金投入。
合資模式是指新能源汽車車企通過與電池行業內的企業共同投資并設立企業。通過合資建立公司模式,整車與動力電池企業聯系變得緊密,有利于雙方協調控制生產技術。例如特斯拉就與松下聯合設立了超級工廠。國內則有CATL和上汽集團、國軒高科與北汽新能源相繼設立合資企業。雙方實現了深度綁定,協作發展。
外購模式則是指,新能源汽車企業通過外部尋找動力電力企業為并購對象進行收購,以便快速布局動力電池產業。這種方式獲得動力電池供應具有一定靈活性,且花費時間比自建要少。
但由于新能源汽車企業為此付出較多的商譽對價,從而導致并購成本較高。
于是,減緩成本壓力成為動力電池行業競爭的核心要素。而動力電池處于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中間位置。因此,如何建立上下游企業之間的聯系,成為戰略發展之鍵。
而寧德時代主要經營業務則包括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廢舊電池回收等,從而使其構成了一個價值鏈閉環,從而筑造了牢不可破的護城河。
誰能沖擊寧德時代
隨著國內電池行業的迅猛發展,新能源電池被寄予厚望。預計2020年,能量密度將達到 300Wh/kg。
目前,國內電池企業也正在對寧德時代的寶座發起沖擊。
從行業來看,有望對寧德時代造成沖擊的有天津力神和國軒高科。這三家企業的技術路線大致相同,技術水平全部達到國家標準,滿足使用要求。在電極材料方面,這三家企業正極材料都選用三元材料,負極采用硅碳等。
寧德時代相比其他企業的優勢便是,其產品質量相對較高。寧德時代的產品循環壽命在 1000次以上。國家規定2020年電池能量密度需達到300Wh/kg,而寧德時代現有技術已可達到這一要求。
從國內動力電池市場份額來看,寧德時代已穩居第一。截至2021年4月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裝機量 TOP5中,分別囊括了寧德時代、比亞迪、中航鋰電、 LG化學、國軒高科。
在下一個寧德時代的候選名單中,動力電池生產商中航鋰電計劃于明年IPO。此前蜂巢能源也透露說,計劃于明年在科創板上市。
公開資料顯示,中航鋰電產品包括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兩大體系。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排名分別為: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力神電池、億緯鋰能、中航鋰電、時代上汽、孚能科技、比克電池、和欣旺達。
而2020年,中航鋰電的動力電池裝車量升至3.55GWh,市場占有率達到5.6%,排名從第6位升至第4位。
考慮到電池未來發展趨勢已轉向固態電池,因此包括中航鋰電等研發機構也都參與其中,這或許是未來沖擊的方向。
此外,從市值來看,億緯鋰能也是資本市場里為數不多緊隨寧德時代的公司。
億緯鋰能三元軟包已經實現了量產出貨。2020年,億緯鋰能動力電池出貨量為4.7GWh,同比增長71%,其中鐵鋰2.3GWh,三元軟包2.4GWh。整體來看,公司已經具備多種動力電池量產能力。
2020年億緯鋰能對戴姆勒出貨量為2.0GWh,對比孚能、國軒等電池廠已成功實現對海外優質客戶的出貨。
隨著鋰電行業日漸成熟競爭加劇,動力電池系統價格持續下探,寧德時代的產品毛利率逐年遞減,由2016年的44.84%降至2020年的26.56%,億緯鋰能的毛利率正在上升到26.94%。
踩準風口,萬億市值只是寧德時代邁出的一小步。而在解禁風潮下,面對環伺奪食的對手,若想要持續停留高位,寧德時代仍需加固護城河——廣積糧,緩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