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打開手機APP,在家就能遠程預約掛號;通過手術機器人,肺部腫瘤切除精準到毫米;運用人工智能輔助篩查,腫瘤大小、位置實現快速診斷......你或許已經感受到,人工智能在醫學領域的應用已經越來越廣泛。
6月5日,上游新聞記者從在重慶召開的第二屆中國智能腫瘤學大會上獲悉,人工智能目前在腫瘤篩查的多個方面都在國內有了明顯得發展,特別是為腫瘤得早診早治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人工智能專委會主任委員、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徐波教授介紹,近年來,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對于腫瘤的早期篩查診斷和治療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人工智能在腫瘤篩查的應用為例,它可以顯著提高腫瘤篩查的效率。
徐波教授介紹,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在甲狀腺癌、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等腫瘤的早期篩查中應用廣泛。對于肺小結節的篩查,優化的人工智能軟件讀片判斷效率比影像科醫生更有優勢,有經驗的影像科醫生對于CT的判讀平均需要15分鐘,而人工智能可能只需10秒。
而在腫瘤診斷的應用中,人工智能的出現可以起到平衡的作用,相對減少人為誤差。以乳腺癌為例,在影像方面,基于人工智能對于乳腺癌亞型的診斷準確率達99%;在乳腺癌病理圖像的分析中,深度學習對于乳腺癌淋巴結轉移的診斷已達專家水平;在超聲方面,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利用乳腺病灶圖像的物理學特征來鑒別良惡性結節。
“人工智能還可用于預測患者接受治療后療效評估,腫瘤復發和轉移風險以及影響預后的因素等。”徐波教授說,人工智能還在腫瘤治療策略上有著許多應用。以手術為例,有些較為精密的手術會因手術視野的限制,手部的震顫等因素影響手術過程及效果。而手術機器人視野更加開闊,手術定位及操作更加精準,有利于患者傷口愈合,減少創面出血量等。
“人工智能相當于醫生的另一雙手,另一只眼,幫助醫生更好地、更精準地進行診斷和治療。對于患者來說,可以提高早期篩查率,減少經濟負擔,縮短診斷時間,改善就診體驗。”徐波教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