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北京時間 7 月 30 日晚,中國新造車公司理想汽車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成為繼蔚來之后的中國第二家新造車上市公司。以發行價 11.5 美元計算,理想汽車市值近 100 億美元。
“李想是一個真正能夠 think different 的人。”理想汽車第一個投資人黃明明這樣評價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同樣的話也出自理想汽車另一個投資人王興之口。
黃明明與李想淵源頗深,可以說二人相互成就。黃明明是李想 2006 年創建汽車之家時的早期投資人,還將自己在北京四中的同學秦致介紹給李想作為互補的創業搭檔。李想從汽車之家離職創辦車和家(理想汽車前身),黃明明又成了第一個投資人,并且連續 7 輪追投。用李想的話說,這家公司早期黃明明一度承擔了“半個 CFO”的角色。黃明明在 2014 年創立專業的早期科技投資機構明勢資本時,李想是其早期的最大個人 LP。
選擇投資李想,很多人說這是因為黃明明跟他有十多年的交情。不過,黃明明告訴騰訊新聞《一線》,明勢資本尋找的是具有遠大格局,同時能夠 think different 并且有勇氣 be different 的超級產品經理型的企業家,找到之后就會長期陪跑,這就是明勢資本所有投資的大邏輯,理想汽車、小牛電動、神策數據和云鯨機器人無一不是如此。明勢資本相信技術驅動一定會幫助中國各行各業在線化和數字化升級,這是未來中國十年最大的機會。
理想汽車融資之路
2015 年的一天,李想給黃明明發微信,想約他聊聊,最后兩人在望京一家咖啡館見了面。黃明明隱約覺得,李想應該是終于決定要自己去造車了。在此之前,媒體廣泛報道李想和李斌一起參與創辦了蔚來汽車,不過李想自己卻說他只是投資人。與李想熟悉的黃明明知道,他應該會自己去打造一家體現他對出行行業深刻洞見的智能電動汽車公司。
不過,聊了三小時,李想只字未提造車的事,全程都在復盤汽車之家的創業經歷。一般當一個創業者提到復盤這個詞,人們就會想到他會反思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有哪些缺陷和不足,但李想這次卻主要講了汽車之家做對了什么以及為什么能贏。
直到兩人要結束聊天的最后一刻,李想才向黃明明坦白,打算辭掉自己在汽車之家的所有職位,然后出來自己干。黃明明當即表示,不管你做什么,我們肯定第一個投資支持,而且是最主要的投資人。
為了體現自己造車的決心,李想自己決定拿出 5000 萬美元投入到公司的第一次融資中,而黃明明拉上李想在汽車之家的合伙人樊崢、秦致等人一起投資了 1000 多萬美元。當時黃明明考慮到李想在后續融資上可能需要專業人士的助力,還把自己多年的老友、最會幫中國創業者找錢的華興資本 CEO 包凡介紹進來成了投資人。
李想曾經提到,在理想汽車成立的初期,黃明明承擔了“半個 CFO”的角色,從介紹投資人到公司架構的設立。但黃明明告訴騰訊新聞《一線》,在他看來,和創業者一起面對和解決問題是一個早期投資人的份內事,不僅是理想汽車,明勢投資的小牛電動當初從找 CEO、搭建團隊、融資,到 IPO 時幫忙找 CFO 等,明勢資本都是全程參與,長期陪跑。
在各種場合,黃明明都會向其他創業者和投資人不遺余力安利理想汽車。首鋼基金總裁趙天旸兩次聽黃明明提到理想汽車后,打算讓黃明明約李想見一見。巧的是,之后不久趙天旸從其他渠道也聽說了理想汽車,更加深了他對理想汽車的濃厚興趣。兩人見面深入交流以后,首鋼基金也正式成為理想汽車的投資方。黃明明還向元璟資本董事長吳泳銘安利了理想汽車。元璟資本的團隊從杭州專程來到北京與李想見了面,并最終決定對理想汽車進行投資。
不過,一次見面就融資成功終歸只是小概率事件。用黃明明的話說,被投資人拒絕、被他想挖的人拒絕,這些對于李想來說,都早已經習慣了。
如果李想一上來就對投資人講,理想汽車是中國的特斯拉,會很對美元基金的偏好,加大投資意向。但理想汽車并沒有選擇和特斯拉一樣的純電動路線,而是始終堅持增程式路線,這在全球范圍內鮮有成功的案例。投資人問特斯拉用純電你為什么用增程?李想解釋完,也沒有說服大多數猶豫的投資人。
即便在理想汽車內部討論中,最初也有人對增程式這一路線持保留態度,但是李想說服團隊要始終堅持做正確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最終拍板了這個路線。
即便在融資遇到困難時,李想依然堅定自己的想法不動搖。這期間,有老股東建議李想,既然做純電動對于理想汽車而言并沒有技術上的難度,為什么不做兩個版本呢?一個版本做增程式,另一個版本做純電動,兩個版本給用戶自己選擇,這樣投資人聽了也更容易投。但是李想聽完后直接回絕,他說理想汽車要做的是一款真正滿足中國用戶需求的車,而不是編一個投資人愛聽的故事。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理想汽車的融資之路一直都走得不是很順。不過,黃明明漸漸發現,理想汽車更容易打動很多創業背景出身的企業家投資人。
“無論是老趙(趙天旸)、吳媽(吳泳銘),還是后來的王興、張一鳴,都是做企業出身,而且都是很注重產品的人。當他們跟李想聊完,就很快能理解他的產品更適合中國用戶,再加上同為超級企業家對另一個超級企業家的欣賞和認同,最后就能做出投資決定。反倒是中間有一些做了很詳細的盡職調查和各種財務模型的投資機構,最后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投成。”黃明明說。
理想汽車贏在瘋狂地為用戶創造價值
雖然幾次融資都不容易,但是李想也習慣了被拒絕,覺得這都是很正常的事,對此他并沒有太大的壓力。黃明明說,李想真正壓力大的時候,是去年新車交付前那一段時間。
李想不止一次在內部說過,理想汽車只有一次出牌的機會,因此對于首款量產車理想 ONE,他傾注了所有心血。
臨近交付的節點,李想還在不停對這款車進行優化。去年 10 月,黃明明去理想汽車研發中心,李想就親自當司機帶著黃明明試駕體驗即將交付的理想 ONE,并詳細介紹車載系統的人機交互。
雖然整體駕駛體驗已經很酷了,但是李想還在給負責硬件的老馬提建議說能不能把中排座椅調成電動可控的。兩人試駕完去吃飯,李想又給負責車機系統的同事打電話,說用戶無法從一首歌曲跳轉到這位歌手的全部歌單,能否把這個功能補齊。理想汽車的研發團隊快被李想逼瘋了,說明哥你能不能勸勸想哥別再改需求了,已經要封版了,現在還在不斷優化再優化,這些都可以將來再 OTA 升級。
黃明明回憶說,從這些細節能感覺到李想當時壓力非常大,因為他只有這一次面向用戶的機會,一定要把他認為盡可能好的一輛車給到用戶。李想做了那么多年的產品,自然知道接近封版之前不斷提出新需求會給團隊帶來多大壓力,但他為了讓用戶獲得更極致的產品體驗,還是選擇這么做了。
李想是一個超級產品經理型的創業者,他一貫認為,只要瘋狂地給用戶提供好產品,就會有人因為認可他的產品而成為用戶,也會有人因為認可他的產品并進行投資,理想汽車就一定沒問題,但是一旦用戶拿到產品發現體驗不好,什么都是扯淡。
實際上,在理想汽車內部,原本打算在 2019 年底先向首批用戶交付 2019 年版本,之后待 2020 年 4 月的北京車展上發布理想 ONE 2020 款車型后,再為老客戶進行免費的硬件升級。李想覺得這樣對 2019 年的用戶來講很難接受,于是決定將整個交付周期延后一個月,直接向首批客戶全部交付理想 ONE 2020 款車型,并且承擔全部新增配置帶來的成本提升,車輛價格維持不變。
在李想心中,用戶的地位至高無上,在這一點上,他不做任何妥協。一般的汽車企業發布產品,都是投資大佬坐第一排,媒體坐第二排,用戶坐第三排,但是理想汽車此前在北京某場館舉辦的發布會,第一排是用戶,第二排是媒體,最后一排才是投資人。
李想和黃明明都覺得,既然選擇去做智能電動汽車這樣一個高度復雜的產品,注定每一個環節都很艱難很痛苦,工廠搭建、產能爬坡以及打造極致的產品體驗讓用戶滿意才是決定一個新造車團隊生死的關鍵點。
“很多人都認為,現在理想汽車上市了,終于熬到頭了。但是說實話,李想和我都覺得,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前面遇到的那些困難與接下來要面臨的挑戰相比,其實都是小兒科。后面理想汽車要打的競爭對手是誰?是特斯拉這樣的世界級選手,甚至連華為這樣有資金有實力的公司也有可能殺進來。應對這些挑戰,李想和理想汽車已經做好了準備。”
黃明明說,特斯拉上市后,市值從 15 億美金漲到如今的近 3000 億美金,增長了 200 倍,未來還有可能成為萬億美金市值的公司。理想汽車也有巨大的成長空間,在 IPO 之后,明勢資本將長期持有理想汽車的股票,同時希望能夠繼續助力這家公司長遠的發展。
(邯鄲網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