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擅長商業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
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
據外媒 New Atlas 報道,通常情況下,如果想改變 3D 打印物體的形狀,必須改變計算機模型。然而,一種新的、更簡單的技術,允許打印機在打印作業進行中“自己發起改變”。這項技術是由美國西北大學孫成教授領導的團隊開發的。
它應用于一種現有的 3D 打印類型,即數字光處理(DLP),其中聚焦的紫外光模式通過光敏樹脂大桶的透明側面照射--這樣做會使內部樹脂的選定區域聚合成固體材料層。第一層形成在一個浸沒的建造平臺上,平臺逐漸升高,這樣就可以一層一層地連續添加。最后,平臺直接從大桶中升起,完成的 3D 打印對象懸掛在其下方。
通常情況下,構建平臺會直接升起。但在新系統中,它連接在一個機械臂上,不僅可以垂直移動,還可以水平移動。因此,如果用戶想以某種方式改變一個物體的形狀--而不改變數字模型--他們可以指示機械臂逐漸將平臺向適當的方向旋轉或滑動,使構建平臺相應地傾斜。此外,與典型的 DLP 系統不同,這款系統不會在層間暫停。因此,它可以在兩分鐘左右打印 4000 層。
到目前為止,該技術已被用于打印定制的血管支架、柔性氣動抓手、雙螺旋和一個小小的扭曲的埃菲爾鐵塔等物品。
“3D 打印過程不再是僅僅制作設計模型的復制品的方式,”孫成教授說。“現在,我們有一個動態的過程,利用光來組裝所有的層,但在前進的過程中,每一層都有高度的自由度來移動。”
有關該研究的論文最近發表在《先進材料》雜志上。
(邯鄲小程序公司)